成功密码之品牌解读
擦亮“老字号”,潘高寿冲刺治咳药第一品牌
面对老字号纷纷落马的现状,潘高寿提出“以攻为守”战略,誓言打造国内止咳类中成药行业“标杆”
本报记者汪令来 实习生刘茵、覃立志
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生存60年以上的中药老字号,约有500余个,而如今留下的不过30个;而在广州,曾经出现各类老字号也有三四百个,现正风光的不过10多个……特别是近年来,“太平馆”、“清平鸡”等一系列老字号相继没落,更冲击人们有关老字号命运的敏感神经:“老字号”纷纷没落,是不是正说明到了生命周期,该是它们衰退的时候?
对此,有着116年历史的广州潘高寿药业董事长魏大华指出,没落对老字号来说的绝不是宿命,关键是要“以攻为守”,不断给老品牌注入新“营养”。对潘高寿来说,不仅要保住老字号,而且还要擦亮老字号,最终使其成为国内止咳化痰类用药第一品牌。
老字号是资源而不是包袱
提到老字号的步履维艰,很多人都不忘说一句:包袱太重。但在魏大华看来,绝大多数老字号的确有包袱,但相对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等资源而言,那仍是一个“金娃娃”。
魏大华说,老字号的品牌往往历史悠远,在市场竞争并不激烈的过去,这些品牌往往就植入人心,甚至会成为某一行业的代名词。而这对任何其他新兴品牌来说,这都是一个很难跨越的门槛。在现代营销中,好名字往往是好品牌成功的一半,而经过数十年甚至过百年积淀的老字号,一般都有一个好名字。比如“同仁堂”,暗示“同心同德,妙手仁心”;“潘高寿”,则喻意“生命永远,健康高寿”,一看都知道是做优质药品的,品牌传播起来显然先声夺人。
“三字经”保护老品牌
老字号的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往往能为竞争对手树立不可跨越的门槛,正因如此,很多企业都愿意花大力气保护老品牌。但事实上,一个“保”字谈何容易?否则就没有那么多老字号衰亡了。如何保护好老字号?魏大华说,有一套“三字经”必须要念好:精、保、扬。
“精”是要产品做精,常变常新。老字号之所以当初能打下江山,在于质量独到。但这种独到随着时代发展也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因跟不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而遭淘汰。百年老号潘高寿以“治咳枇杷露”起家,但我们不是“独抱琵琶”,而是发展了枇杷膏、枇杷液、川贝液等四大类,几十个新产品。
“保”是要保护。比如我们去年曾投入1500万元进行灌装生产线改装,就是为了让我们的老字号在产品外包装方面独树一帜,消费者很容易就能识别,仿冒者想仿造,在技术上都过不了关,其实就是为仿冒者设置了一个“高不可攀”的进入门槛。
“扬”是发扬光大。老字号保护有时候要跳出保护谈保护———在发展中保护。比如“潘高寿”系列产品,在上世纪80年代是一年几千万元营业收入,现在是近3亿元,如果几年以后还是这个数字,恐怕老字号想保护也保护不了。
两年投入1亿元,“以攻为守”做大品牌
魏大华承认,不少老字号的确是被包袱压垮的,比如人员老化、观念老人、品牌老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品牌有非垮不可的宿命,注入新“营养”完全能焕然一新。
人员老化,可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安排“老人”到合适的岗位;而观念和品牌老化,则需要大刀阔斧的创新——老字号有品质有信誉,但这些是守不住的;市场恪守原地也不行,因为你不出去别人自然会“杀”进来,关键是要走出去,以攻为守。
“品牌、市场、经营思路都要走出去,”魏大华说。老字号的品牌和市场往往囿于某一地区,要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必须做大做强——这就要求“老字号”必须扩大现有市场容量。比如“潘高寿”面临同行竞争,必须从岭南走向全国,市场做到全国,品牌就得先行,经营思路也得跟上。
据魏大华透露,今明两年潘高寿将投入1亿元做品牌推广,这个数字是以往同期的10倍以上。通过不断地打造和经营品牌,潘高寿希望在五年之内,成为我国止咳化痰类中成药的行业“标杆”——第一品牌。
潘高寿推出“品牌十大法则”
百年品牌,当代维新。潘高寿,一个拥有116年历史的老品牌,正在进行的“品牌擦亮”过程,所推出的“品牌十大法则”,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这十大法则是:“根本法则”、“诚信法则”、“品质法则”、“创新法则”、“专注法则”、“进攻法则”、“扩展法则”、“连贯法则”、“延伸法则”、“词汇法则”——
(1)根本法则:立足根本维护品牌
潘高寿作为一个百年老字号,它的立足点就是止咳化痰,这一观念根深蒂固。中成药企业很多是直接在市场上销售的OTC产品,其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相当大。其明确的品牌指引,也带来消费者忠诚度不断提高,市场非常稳定。
除此之外,产品优势也进一步使品牌得以深入人心,这是老字号的另一法宝。潘高寿的品种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考验,在市场中的反复筛选、认证,才得以传承和发扬。据介绍,目前在相当一部分市场中,“潘高寿即止咳化痰”的品牌认知,已广为传颂。
事实上,“‘潘高寿’的确是一块让我们骄傲的金字招牌,”魏大华介绍说,一方面象征着我们企业生命力持久;而另一方面,对于企盼“良药济世”的消费者来说,“高寿”本身就是一个足以打动人心的药业品牌和宣传理念。就这一点,恐怕就是一流的策划大师也要羡慕我们的这种“天然优势”。
有了以上这三点,就值得在潘高寿品牌中大做文章。但无论如何提升和创新,潘高寿始终认为,止咳化痰的根本不可改变。
(2)诚信法则:诚信是品牌“立身”之本
“没有诚信就没有潘高寿的今天。”在潘高寿看来,诚信始终是他们的立身之本:一方面,没有诚信,潘高寿就不可能从历史中走来,并被消费者“牵挂”至今;另一方面,在面临医药竞争风云变幻的今天,身背更多包袱的老字号,会有更多的阵痛和迷惘,能否坚持诚信、能否让历史中的诚信与时俱进,也是关乎到企业及品牌今后的发展、壮大。
事实上,诚信正是潘高寿一直以来的基本原则。魏大华说,潘高寿“治咳百年,真材实料”,如果没有真材实料,早被市场抛弃到历史的垃圾堆中去,何谈百年品牌?如果没有真材实料,潘高寿所提出的做500年企业,也只能是一纸空谈,走不太远。
魏大华认为,中药质量标准不能马上测出来,也不像衣服那样消费者能够马上感觉到,但这正是考验企业的时候——如果想做百年品牌,想得到市场长期的关照,就必须讲诚信、讲品质。否则,即使能够一朝得势,很快就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很多年来,做中药就是凭良心做事。”魏大华说,在GMP、GAP等国家强制性标准出台和实施之前,中药并没有太多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老字号能够在大浪淘沙的商业竞争中保持至今,的确有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而所有这一切的核心,就是诚信经营——无论是季节性的“淡”,还是类似非典的“旺销”,企业都能够守得住,做到宠辱不惊,按信用办事。老字号之所以能历久而弥新,正在于他们会将企业看作一个人——企业经营同做人一样要有道德,只有这样,企业品牌才能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这就是所谓“做事之前先做人,先聚德后聚财”。
(3)品质法则:提高品质才能提升品牌
好品牌的基础是好品质,这是天下皆知的道理。但在潘高寿眼中,好品质却不仅仅是“真材实料”,而是现代科技不断与传统中药进行结合的品质提高过程。
为疗效更加确切,推出川贝GAP药材种植基地,引入指纹图谱技术进行中药质量控制。
不断推出更方便服用的新剂型。针对现代消费者对药品服用的需求越来越高,潘高寿产品的剂型也呈系列化展开。从最初的膏剂、口服液,到新推出的冲剂、胶囊,甚至连最新潮的滴丸也正在研发之中。
投巨资引进保护产品质量和品牌的新技术。去年初,新投资1500万元引进德国高速全自动液体灌装生产线。据了解,这也是目前国内同行投入的唯一一条全自动高效包装生产线,填补了国内先进制药设备的一项空白。除提高生产效率外,潘高寿投入该生产线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抬高防伪门槛,杜绝假冒品牌。
(4)创新法则:创新不断为品牌注入活力
“老字号是财富而不是包袱”,“老品牌需要不断刷新”——在潘高寿,常能听到这样两句有关品牌的论断。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前一句是在驳斥老字号的“包袱论”,而后一句呢,又是在表明:老字号仍能常变常新。
“这两句话本质都是一个意思:只有创新才能永远。”魏大华解释说,连可口可乐、麦当劳这样的大品牌,都要不断运作,赋予品牌新的内涵,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何况我们的潘高寿?
魏大华说,潘高寿有100多年历史,这的确很了不起,但放眼世界,老字号多的是,就是在中国,几百年的中成药企业也大有人在。我们提出的目标是活500年,这说明我们现在还年轻,至少在心态要保持年轻。从这个角度讲,潘高寿就应该乐观,有创新的动力。
老品牌要创新,就要不断给它注入新营养。比如新内涵,通过品牌重新定位,推出潘高寿是止咳类中成药专家;比如新形象,潘高寿不仅有“高寿”的传统药业形象,而且还通过不断引入高科技、推出新剂型、新产品,努力打造现代化中药企业的新形象;新合作方式,比如去年与美国SUNSWEET公司合作,从美国引进西梅生产西梅精华素,通过双品牌的方式,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将品牌影响力推向全国;等等。
(5)专注法则:只有收缩焦点才能放大品牌
“只有收缩你的焦点,你的品牌才会强大。”这是美国著名品牌定位大师阿尔·里斯的著名论断。这在潘高寿正被运用到炉火纯青。
有116年历史的潘高寿是一家老字号,其产品最旺时曾高达100多个系列。表面上看来,这种包天打下的产品生产似乎能显出企业的实力,但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药品市场,这种没有特点的产品反而给营销事来难题,品牌定位也让消费者捉摸不清。
品牌的专注性改造就这样拉开序幕。最初是改成“呼吸系统专家”,但魏大华认为,这仍大宽泛,不够专业——直到“止咳化痰”的出现。
魏大华说,就目前我国药品竞争形势而言,为潘高寿树立“治咳专家”的品牌形象非常实际。一方面,这是潘高寿传统强项,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全国也有足够大的市场支撑这一品牌定位。
事实上,一年来,潘高寿专注性品牌定位战略,已初见成效。其生产产品,从原有“治咳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枇杷膏”、“蜜炼川贝枇杷膏”等四大家族,到如今已推出包括老年用药、儿童用药,冲剂、颗粒剂、滴丸等在内系列治咳类产品。正是因为这鲜明的专业特色,让潘高寿品牌在市场推广时,一下就崭露头角。
魏大华信心十足地指出,目前全国还没有一家企业如此明确地定位,所以,潘高寿只要努力坚持下去,通过治咳专家的专注品牌打造,完成可以垄断这一品种,成为全国同行的第一品牌。
(6)进攻法则:以攻为守才能做大品牌
两年1亿元打造市场,和湖南电视台联合推出广告,“野狼行动”激战正酣……老字号潘高寿一年的诸多行动,让人眼花缭乱。而记者获悉,这只是品牌战略的开始,以后的“惊天动作”将会越来越多,比如,上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打广告。
“这些都是主动进攻的方式之一。”魏大华说,老字号品牌光靠守是守不住的,唯一的办法是以攻为守,做大品牌。
魏大华分析说,以往很多老字号的薄弱环节是品牌意识薄弱。一方面市场意识不够,总觉得自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不愁嫁”,但是传统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环境了;二是很少主动出击宣传自己,总觉得那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事实上,现在市场产品同质化如此严重,没有让人一眼看中的品牌,怎么能够脱颖而出?
(7)扩展法则:品牌传播越广空间越大
潘高寿作为著名中药老字号,与同仁堂的全国性影响不同,其品牌影响力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岭南。而魏大华认为,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中药只有区域品牌可有并没有真正的竞争力。原因是,你安心于本地,不与别人竞争,但别人照样会杀进“你的地盘”,比如香港的治咳产品,贵州新兴起一些治咳品牌等等。唯一的出路是,走出岭南,在更广阔的全国市场进行竞争。产品走向全国,品牌也必须扩展到全国,正因如此,潘高寿也自去年起,开始“品牌北伐战略”。一方面向华东、华北及西南等更广的市场扩展,另一方面也向农村等“第三终端”渗透,以求品牌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为市场所熟知。
(8)连贯法则:以长远战略打造品牌
一个品牌绝不是一个晚上能建立的。一个成功的品牌可能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衡量,而非短短几年。在魏大华眼中,百年老号潘高寿就是一个已经成功的品牌,但这种成功只能代表过去。因为过去的成功,很大的程度上是处于药品相对短缺的时代;而在今后,潘高寿面临的竞争不仅是国内同行,还有国际同行;不仅有中药企业,还有西药。在这种情况下,品牌仍能保证活力,就必须创新。
“但任何形式的创新都不能违反连贯法则。”魏大华说,市场可能变化,但品牌不应该改变。根据竞争的实际情况,潘高寿可能在轻微调整或者给出一个更加专业化的新倾向,但它的基本特性——深深印在人们脑海中的“潘高寿”形象,是决不会发生改变的。“否则就不是创新品牌,而是损害品牌”。
潘高寿对品牌的连贯性处理,完全体现品牌创新的全过程。比如品牌“治咳专家”的出台,完全基于企业原有的大产品,基本上是止咳类产品的专业优势。而“治咳百年、真材实料”的出现,不过这一优势的延伸而已。
(9)深入法则:做透同类产品从而集聚品牌
在打造专业化品牌的过程中,潘高寿后来引用的深入法则,可谓是完全的延伸和升华。魏大华说,潘高寿是广州四大中药老字号之一,在全国特别是岭南地区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将品牌无限延伸的话,什么类型的药都做的话,反而会淡化我们“止咳化痰”的核心品牌概念,对品牌构成产生影响。所以,目前推出新产品,基本上都围绕止咳化痰类的产品,向深入开挖下去。比如,在治疗适应症上,从原先主治热咳,到包括有治疗寒咳、热咳、干咳和感冒咳等,基本涵盖了所有类型的咳;在剂型上,从传统的膏、口服液,到现代色彩的胶囊、滴丸;在适应人群上,从不分年龄层,到深入的细密化分工:儿童型、老年型……
(10)词汇法则:一个简单的词语更能成就品牌
“科技以人为本”,大家知道这是在说“诺基亚”;“联邦快递”,是“隔夜送达”;而提到“海尔”,大家又会想到“真诚到永远”……一个简单的明了的词汇对品牌的树立太重要了!举完这些例子,魏大华说,一个品牌应当力争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一个词语。至此,记者也彻底明白,为什么在采访过程中,他一再提及那句“治咳百年、真材实料”的广告语。正如他所言,有关企业的诚信、产品的质量、品牌的定位,全在这句话里了——多简单!
潘高寿品牌词典
“三合一”:潘高寿——商号、产品品牌和商标的“三合一”。
“潘高寿”:大家就会联想到“高寿”这个典型形象,这是一个绝好的健康产业的名字,很适合用来做药品名。
“诚信”:没有诚信就没有潘高寿。
“以攻为守”:老字号仅靠守是守不住的,必须走出去,以攻为守才能做大品牌。
“专注”:只有收缩焦点才能放大品牌,
“创新”:动用一切资源,从各种角度为品牌保持青春,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