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报会友 焕发传媒热力
2006-06-19

“有特色,潘高寿报,不错……”四川日报首席摄影记者尹钢在课堂上点评企业报并与笔者畅谈新闻(见图,王义超摄)。这是四月下旬,《人民日报》在成都举办的“企业新闻宣传进修班”的课程之一。《人民日报》发挥其专业与地区优势,扶持和促进企业办报,重实效、求创新。我们获益匪浅。


这是专业的培训班。进行系列专题讲座,与现实新闻同步。《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部副主任许林、著名记者王亚萍以及四川日报尹钢等分别为学员们讲授了生动的专题课。从中学员的深刻领悟到新闻有关“政治上是重要的,为大家所注意的,以及迫切性”等,新闻价值取向与原则问题。企业报作为文化的载体以及品牌传播的利器,它日益成为企业全面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宣传工具,尤在讲求文化为核心,品牌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企业报的深远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此,办报人要有使命感,独具“发现的眼睛”,养成敏感、思考、好奇的习惯,从多角度、多途径探索,才能发掘出“新闻的富矿”。从而,为企业宣传广聚能量,发放异彩。


这是交流的学习班。40名学员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中国石油报(包括新疆塔里木油田、华北油田、江汉油田等公司)以及中国移动报·湖北;山西太原邮政报等等。学员们都是各线的主任编辑、记者,图文两栖,在各自领域里独当一面。大家以报会友,交流切磋,奇文共赏,疑义相析,交流见真诚。“小刘,加把劲吧。坚持特色,多点包容。需要帮助时,来个电话吧”许编审殷切寄语。“潘高寿的药石油工人喜欢用,但还是不多,我为你们宣传、宣传吧”胜利油田陈记者与我握手言欢;“刘生,司报各样都给我一份,借鉴、借鉴。要了解绵竹市场情况,我帮你”四川绵竹市宣传部王义超主任侃侃谈,与我话别……。此时此刻,我感触到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一个个大小资源网,办报人倍觉欣慰,况且有本公司领导及资讯部同仁的支持,更增强我办好企业报的信心和热力。


                                                          (刘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