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网:广东29项目新晋“国遗”
2008-06-16
■新快报记者 陈琦钿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炉,广州“三雕一彩一绣”全部晋级
昨日记者从省市文化部门获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正式“出炉”,共计510项,其中广州市推荐的12个项目中,8个“榜上有名”。
新晋“非遗”多为岭南舞蹈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指按照民间传统习惯的固定时间和场所举行的传统的、综合的民间文化活动)。
日前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正式公布,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传统舞蹈(民间舞蹈)、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类别,包括了元宵节、木活字印刷技术、武术、象棋、围棋、蚕丝织造技艺、传统中医药文化、珠算、藏族服饰、维吾尔族赛乃姆等。
其中,广东省有潮州工夫茶、广东汉剧、蔡李佛拳等29项跻身“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值得一提的是,这29项新晋“国遗”中,多项是岭南地区特有的舞蹈,如有鱼灯舞、花灯舞(广东省深圳市);麒麟舞(广东省海丰县)等。
粤三大剧种齐列“国家队”
记者了解到,在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广州市推荐的12个项目中,8个“榜上有名”,分别是:民间音乐类的岭南古琴艺术;传统美术类的广州玉雕、广州榄雕、灰塑;传统手工技艺的广式家具制作技艺、广彩;传统医药的潘高寿中药文化、陈李济中药文化。
据专家介绍,和第一批入选名录比起来,潘高寿中药文化、陈李济中药文化作为传统医药初步入选,是一个亮点。而玉雕、广彩的入选,则标志着老广们家喻户晓的民间传统工艺——“三雕一彩一绣”(牙雕、玉雕、木雕和广彩、广绣),如今都已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本次广东汉剧、潮剧的成功入围,加上首批列入的粤剧,意味着广东三大地方剧种齐齐名列“国家队”。
“五羊传说”“迎春花市”落选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老广们非常熟悉的“五羊传说”,“波罗诞”、迎春花市,虽然在去年都代表广东冲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且呼声很高,但最后还是落选“国遗”。目前,“五羊传说”、“迎春花市”两个项目,还仍旧只是广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有关人士透露,“五羊传说”落选原因之一是她并没有像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那样具有广泛的知名度。
广东列入第二批国家“非遗”名单
1雷州歌 广东省雷州市民间文学
2惠东渔歌 广东省惠州市传统音乐
3麒麟舞 广东省海丰县
4鱼灯舞、花灯舞 广东省深圳市
5禾楼舞 广东省郁南县
6蜈蚣舞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7瑶族长鼓舞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
8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院
9蔡李佛拳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10雷州石狗 广东省雷州市
11广州玉雕
12广州榄雕 广东省增城市
13彩扎佛山狮头 广东省佛山市
14灰塑 广东省广州市
15镶嵌嵌瓷 广东省汕头市
16新会葵艺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17盆景技艺 英德市英石假山盆景技艺
18枫溪瓷烧制技艺 潮州市枫溪区
19广彩瓷烧制技艺 广东省广州市
20云纱染整技艺 佛山市顺德区
21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 江门市
22龙舟制作技艺 广东省东莞市
23月饼传统制作技艺
广东省安琪食品有限公司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
24广东省广州潘高寿药业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
广州陈李济制药厂
25石城灯会、渔灯节 广东省开平市
26佛山祖庙庙会、药王山庙会 广东省佛山市
27广东省中山市、台山市、吴川市、陆河县抬阁(芯子、铁枝、飘色)
28广东省珠海市斗门水上婚嫁习俗
29茶艺 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工夫茶艺
广州新晋八大“国遗”话您知
【岭南古琴艺术】
岭南古琴派发源于南宋。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南进,中原人民和南宋皇室的南迁把中原的古琴文化带到广东,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当时留下来的琴谱。清代道光年间的广东新会人黄景星(?~1842),把《古冈遗谱》中的部分琴曲及另外传谱琴曲共50首整理编成《悟雪山房琴谱》(现存清道光十六年刻本),传于后世。建国后,广东的古琴音乐活动主要在广州。
【广州玉雕】
广州玉雕继承了宋代巧色玉的传统,创造了“留色”特技,恰到好处地将玉石本身最美丽的天然色彩“留色”于雕出的花鸟虫鱼图案上。广州的玉雕多选用翡翠玉,品种主要分首饰和摆设两大类。建国后,广州玉雕有了新发展,名艺人辈出。
【广彩】
广彩有“工细殊绝、堆金织玉”的美誉,与景德镇粉彩、醴陵釉下彩、唐山喷彩齐名。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江西景德镇运来白釉瓷器,在广州彩绘加工后再售予外商。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十三行商有专营广彩出口的瓷庄和洋行。广彩的主要特点是在色彩艳丽的图案周围描金,技法以勾线、填色、洗染为主,采用图案、满地、开斗方等形式,配上人物、花鸟、山水等题材,强调装饰效果。器具采用瓶、盆、盘、缸、壶、箭筒及套装茶、餐、酒、咖啡具等,可摆设又实用。
【广州灰塑】
广州灰塑,主要用在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处。装饰绘画内容题材丰富多彩,涉及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人物、民间风俗、祥禽瑞兽、花卉果木、吉祥文字图等,都蕴藏了吉祥如意的意境。根据现有文献,广州灰塑早在南宋庆元年就有存在。明清两代最盛,尤以祠堂、庙庵、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最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陈家祠、南海神庙等古建筑上,均有灰塑工艺存留。
【陈李济中药文化】
陈李济是全国现存最老字号的药厂,创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600),创始人是陈体全和李升佐两人。陈李济以生产蜡壳药丸而闻名于世,其蜡丸存放一百数十年而不变,令人惊讶其制作之精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委托人到厂摄制这一传奇绝艺。在制作蜡丸的过程中,陈李济还有一种著名的副产品——百年陈皮,对驱风化痰有卓绝的效果,曾被清帝钦定为贡品,成为广东“三件宝”之一。此后因制蜡丸工艺设备改变而不再生产,现存少许已视为厂宝,到访的贵宾能得到几片便是享受到最高礼遇。
【广州榄雕】
广州榄雕的发展历史可以上溯到明清时期,其总体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其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1958年后,广州榄雕产品的花色品种增加到50多种。
【广式家具制作技艺】
清中期以后,广式家具异军突起,超过了苏式家具,成为清式家具最著名的产地。其特点是,用料粗壮,造型厚重,用料清一色,互不掺用,气度豪华气派。结构、造型和装饰上,受西方建筑装饰风格影响较大,多为中西合璧之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式家具中的镶嵌技艺独步一时,堪称一绝。
【潘高寿中药文化】
1890年,潘百世、潘应世兄弟在广州开设药铺“长春洞”。之后,潘百世的四子潘郁生根据岭南独特的气候特征,将具有润肺镇咳作用的川贝母和有祛痰作用的桔梗与枇杷叶一起熬炼,于1928年制成止咳化痰的新药,定名为“潘高寿川贝枇杷露”。
潘高寿药业曾在广州的高第街、西关十三行路豆栏上街、杉木栏路、大同路、和平西路等地以及韶关、香港、澳门、新加坡设厂经营。如今的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东升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