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中成药制造行业中,逾百年历史的“潘高寿”素以生产治咳药而驰名中外。“潘高寿”在品牌的发展上与其它老字号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就是它的商号、产品品牌和商标“三合一”。然而,在目前新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潘高寿将如何将这块招牌擦得更亮呢?日前,时报记者(以下简称“记”)专访了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魏大华(以下简称“魏”)。
把市场做到全国
记:目前医药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请问潘高寿今年会有何新动作打造品牌呢?
魏:其实,市场竞争激烈是挑战。我们在南方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全国做透。目前正面临农村市场开发的大好机会,以前农民消费以价格作为依据,但现在他们也开始追求质量更好的品牌产品,我们将在一两年内做出一定规模,占领这个市场。
为把潘高寿品牌做到全国范围。我们正从两个方面练好内功。一方面,公司投入较多的资金,主要用于城乡网络建设包括渠道、流通、终端网络、宣传等。另一方面,与高校等科研单位合作,提升产品质量,特别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现公司计划将销售收入的3%,大概1000万元用作投入资金,计划五年内对蛇胆川贝滴丸、止咳糖浆等产品进行再开发。
管理以人为本
记:相对于一些新兴企业而言,老企业会出现内部管理机制僵化的情况。面对新经济的挑战和入世的考验,老企业必须彻底更新观念才能保持其优势,请问你们在人才管理上有何做法呢?
魏:为“打造上呼吸道用药强势品牌”,潘高寿推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管理人员竞聘上岗需经四道关:第一,基本内容考核;第二,职工代表面试;第三,中层经理打分;第四,总经理考核。上岗的管理人员要接受一月一考核,一年一总结的考评,不合格者下岗。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福利政策,对业绩突出者在经济上给予奖励。
此前,潘高寿药业与重庆市万县中医药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万县中医药学校为潘高寿药业的人才培养基地;而潘高寿则为万县中医药学校实习暨创业基地。目的就是培育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建立潘高寿强有力的销售终端。时报记者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