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 出奇制胜
2004-04-28

   ——透析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流会   


  本报讯    春满杏林绿满枝。3月13至15日,由中国医药集团主办的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流会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这是本年度全国药界同仁的首次大聚会,盛况空前。参展专业客商近400家,宾客逾12万人次。从这个新资信的集散地,我们感受到市场的膊动,闻到竞争的硝烟。

  争宠新特药

   展会以“创新推动医药进步”为旗号。同时举行的新产品发布会打破以往单一产品发布形式,紧扣新特药交易功能,为新品种提供发布、推荐、招商一体化平台。发布的新药中心脑血管类、抗肿瘤类、神经类为数不少。而自主创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特药较少。参展的多数是各厂商的看家产品,新药以仿制品居多。由此,揭示新一轮仿制药的热潮已经来临。据悉,未来5年,全球将有150多种价值340多亿美元的专利药品保护到期,这正是我国药企申请抢仿专利药的高潮,从目前国内药品消费能力和水平来看,仿制药将继续成为临床用药的主角。商家应慎重选择那些过往市场份额一向较好且疗效确切,国内临床治疗急需的已到期式2至3年内到期的畅销专利药品。展会上,治咳、平喘类西药多,“可夫得”广告打出两片见效,以快为卖点。中药方面,“潘高寿”融合百年精华与现代科技的治咳系列名优新药,以其品质优良、药性平和、剂型各异、品质优良受顾客青睐。

  品牌角力新 

  从产品到品牌,从推销到营销,从产品推广到品牌营销,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理念出现了质的飞跃,我国医药展会好比品牌的演兵场——广药集团展场在展馆9号大门中央。天蓝色的展示声色动人。集团旗下10多家企业齐齐亮相,品牌含量较高:既有潘高寿、王老吉、陈李济等“中华老字号”,又有“汉方”等国家级科研所,还有“广州药业”等上市公司,尽显“广药航母”威风,而左侧是上药集团展馆,通体红色,大型屏幕。战略诉求明显——走国际化之路。其负责人表示上海将成为全国医药的高端市场,上药的产品避免在国内低价竞争的怪圈“窝里斗”,以致误入“死胡同”。因此,集团实行事业部制,为实现集团实体化打下坚实基础(据了解世界500强通行的体制是事业部制)将逐步购并美国等非专利处方药公司......。再往左是哈药集团庞大的展台,麾下10多家科、工、贸企业列陈。以大品牌、大发展战略,直指世界药企50强(2-3年内成长为经营规模达130亿元)。
展品除了新盖中盖,里亚金等一批生物药品令人瞩目。
   诚然,好的品牌靠累积,忠诚度、美誉度不可或缺。尤其“老字号”,其金漆招牌不但需历史文化的传承,更要现代元素的营养。百年品牌潘高寿,老而弥坚。参展的二次开发产品:益肾养元、参术止带糖浆等产品引起客商浓厚兴趣。一位中年妇女说:“潘高寿的出品,我认了”......

   终端起波澜

   OTC终端营销市场一直是厂商竞争的前沿。我们走访合肥多家药店,体会到了“出奇制胜,赢在改变”之意味。展会前后,合肥药市演绎价格战——百姓缘揭竿而起,百姓随之跟进,国泰医药横立出世......。百姓缘打着“一切为了父老乡亲”口号,打破行规,率先直接向厂家进货;而3月10号才亮相的国泰仓储式医药超市依托其自身拥有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优势,又以其超低价格叫板百姓缘。可见医药物流配送已成为商家必争的战略高地。在展会期间召开的中国医药高层论坛暨医药物流信息研讨会上,专家指出,物流配送作为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因大大减少中间环节,拉低价差。因而会催生工商合作的新模式;平价药店的发展使厂商和终端互动模式如何走向值得探索。专业人士预见,平价药店的单品销售规模以及跨亚城的成功扩张对厂商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贡献举足轻重,厂商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竞争药店的货架空间和店员推荐资源,从而催生“大客户”管理(或“品类管理”)等新的销售模式。